一、污水處理廠
污水處理廠占地面積5600平方米,位于華清園四區,是國內首個再生資源園區配套污水廠的企業。2005年,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投資248萬元,設計處理能力為2000噸,采用接觸氧化工藝。近幾年由于污水水質和水量發生明顯變化,原接觸氧化工藝已無法適應處理的水質要求。為了更好的貫徹落實國務院和省、市政府”十二五“節能減排工作方案,切實做好本公司環境保護工作,2011年,根據園區污水水質特點的變化,公司決定對污水廠進行全面改造,改造投資約170萬元,設計日處理能力3000噸,采用分子微電解+厭氧+接觸氧化工藝(工藝流程圖見下圖)。為更好的利用水資源,實現污水再生回用。園區投入1500萬元建立了雨污分流系統,雨污分流的管道收集方式,有效的解決了雨季期間水量對污水處理廠造成的影響,同時提高了污水的收集率和處理率,降低污水處理成本。

污水處理廠處理規模每天達3000噸,每年處理污水約52萬噸,實現中水回用約22萬噸。中水回用主要用于消防供壓、綠化以及園區地面沖洗,回用率在夏季可達到70%,大大的減輕了園區的用水壓力,達到了節約用水的目的。
廢水通過污水處理廠處理后,各項指標穩定低于廣東省水污染物排放第二時段一級標準(DB44/26-2001)的規定。
二、雨水隔油沉淀池(工藝流程)

華清二期下雨時產生的雨污水通過排水管導入調節池,通過倒U型管排入隔油池,撇去表面浮油后排入格柵池,經格柵后進入集水池,提升進入沉淀池,沉淀去除殘余懸浮物即可外排。
隔油池設集油管,表面浮油收集后排入集油池。格柵池內安裝人工格柵,污水中較細的雜物在此得以去除。收集到的雜物、砂粒等,定期運走填埋,浮油定期外運合理化處置。
隔油池預留溢流口,當泵站發生事故或停電時,廢水(或雨水)仍有暫時排放的出路,不致發生集水池和泵房被淹。溢流高程,應根據排入水體的洪水位決定、必須高于洪水位,防止水庫的水倒灌。溢流口的斷面尺寸應按最大來水量計算,溢流口形式可根據水力計算設計成溢流堰。

華清二期下雨時產生的雨污水通過排水管導入調節池,然后排入格柵池,經格柵后進入隔油池,隔去浮油后自流進入沉淀池,沉淀去除殘余懸浮物即可外排。
隔油池設集油管,表面浮油收集后排入集油池。格柵池內安裝人工格柵,污水中較細的雜物在此得以去除。收集到的雜物、砂粒等,定期運走填埋,浮油定期外運合理化處置。
調節池預留溢流口,當泵站發生事故或停電時,廢水(或雨水)仍有暫時排放的出路,不致發生集水池和泵房被淹。溢流高程,應根據排入水體的洪水位決定,必須高于洪水位,防止水庫的水倒灌。溢流口的斷面尺寸應按最大來水量計算.溢流口形式可根據水力計算設計成溢流堰!
三、清遠華清環保資源開發有限公司(固廢處理中心)
清遠華清環保資源開發有限公司注冊資本600萬元,負責固廢處理中心的建設和運營。固廢處理中心為華清循環經濟園的重要配套工程,占地18畝。公司設有固廢車間及固廢倉庫,根據基地的廢物產生現狀及發展規劃,分兩期建設。固廢車間一期配備一套日處理能力7.2噸固體廢物焚燒設備;二期正在籌備多增加一套處理設備,預計總處理能力可達5200噸/年。

|